在边防连队会餐,最“痛苦”的事儿,是不是酒太少了?

2022-10-07 22:01:51

矿机回收 http://www.haifakeji.com

军营年节会餐,纪律条例规定不许饮酒,但基层连队都人性化的变通了。适当喝一杯,但不许醉。可对于好酒的战友,如何抵御酒的馋香?

“俘虏”酒贾洪国

说起西藏边防连队会餐,老兵们都能眉飞色舞地,跟你有一番讲不完的故事。军旅会餐的往事,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一种味道,如同一杯佳酿历久弥香。

高原军旅生涯,在部队有许多会餐,每年的“八一”是我们当兵人的节日,“八一”聚餐这天不但菜的品种繁多而且丰盛,全部脸盆装菜,喝的是江津白酒和绿豆大曲,盛酒的是大碗或军用茶缸,推杯换盏中战友尽情地品,欢声笑语中感受部队大家庭的快乐,最让我难忘的是88年洞朗巡逻回来的大会餐。

那一年初秋,喜马拉雅山南麓亚东沟的天,像被人戳穿了一样,雨下过没完没了,给我们例行的年度洞朗巡逻带来了很多困难。在副团长夏心玉的带领下,我们如期完成了任务,回来的路上他一高兴,指示连队领导,放我们一天假,会一次大餐。恰好回来时又遇到过建军节,会餐比平时奢侈了许多。

实在说,由于西藏边防部队地处雪域高原,气候寒冷,对于官兵喝酒的管控,潜规则里基本都是“网开一面”。八十年代,西藏高原受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那时候连队会餐并不是什么饕餮大餐,也没有啥山珍海味,炊事班做的都是以罐头和干菜为主的大锅菜,谈不上啥厨艺,但浓烈的氛围,隆重的仪式感,还有难以言表的各种情愫,会餐在西藏兵们的回忆中总是念念不忘。

我们特务连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每逢重大节日或比武竞赛获胜,管生活的上士(当时没司务长的连队,有士兵担任生活管理员叫上士)会如期接到连首长的指示:“放开奢侈,准备会餐。”说到奢侈,也只有拿罐头出气,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喝点酒。

紧接着,炊事班长开始张罗饭菜,这个时刻,炊事班长是最港的,因为有十几名前来“帮厨”的战士供他调遣,炊事班长把这些人员一一安排妥当,开始精心准备,会餐是炊事班的头等大事,这也是对炊事班长一次检阅,岂能怠慢。

除了帮厨人员,其他战士正常进行执勤训练,伴随着松木燃烧的缕缕炊烟,厨房里飘来阵阵清香,有些战士已经迫不及待想大快朵颐了。还有个别嘴馋的老兵,伸手去熟食盆里拈一快放进嘴里,我们边防连队对这种行为,取名“打油击。”

终于,开饭哨声响了,以班为单位,集合列队,士气高涨,饭前一支歌无比嘹亮,比以往高了几十分贝。随着“进饭堂”的口令,大家依次有序地齐步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待最后一名同志站定后,值班排长下达“坐”的口令,全连官兵就座。

我们特务连是全团出了名的嗜酒连队,虽然有纪律条例的约束,不过会餐时,还是会破例允许每人一杯白酒,重量绝不会超过一两,倒在军用茶缸不能太豪放,因为几口就没了。

指导员肖长令端起茶缸,嗓门一亮,“同志们,今天为了庆祝……让我们共同举杯……”简短的开场白,大家起立举杯开喝。

会餐的序幕拉开了——“嗤嗤”的喝酒声让人发笑,为啥?因为酒太少,不敢大口进行喝,只好小口品尝,于是就发出了,只有部队会餐才有的喝酒“嗤嗤”声。一口酒已下肚,酒精的助兴功效大显,昔日静悄悄的饭堂此刻就像在拉歌,觥筹交错,繁而不乱,谈笑风生,人声鼎沸,南腔北调夹杂着粗犷豪迈。

十分钟未到,酒已干掉一半。这时,菜便成了“主攻对象”。只见筷子上下翻飞,夹鱼挑肉;汤匙左右穿梭,鸡汤鱼肉兼顾。吃兴正酣之时,连队主官(主持工作的一把手)来挨桌“敬酒”了。班长一声“起立”,全桌人马从座位上起身,笔直地看着笑容可掬的领导,其中眼尖的战士一定会在“不行,满上”的哄笑中,把连队主官的茶缸加得足足的,连长、指导员巡视一番提出希望后,班长高喊“一二三——”大家异口同声齐吼“干!”喊声一浪高过一浪,雄性十足,直喊得你热血沸腾。就连来队的军嫂们也被感染,情不自禁融入其中,端起饮料也一饮而尽。

随后,是战友们互访时间了,新兵们一一向班长和老兵敬酒,感谢生活上的关心照顾,老兵们此时一改训练场上的严肃,也会和新兵频频碰杯。平时因为小事闹矛盾或有“过节”的战友之间,也会充分利用这和谐的气氛,红着脸诚挚的举杯,在痛饮中尽释前嫌。

令部分战士最“痛苦”的就是酒太少了,难得的会餐怎能因酒少而败兴,个别有“酒瘾”的早已化身“侦察兵”,酒瓶刚空一截时,他们就已“瞄”上连队主官那桌了。趁连队主官挨桌“敬酒”之际,“侦察兵”们果断出手“俘虏”一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速倒进自己的茶缸里,得手者还做个鬼脸一笑,孔乙己式的辩解:“爱酒者拿酒,岂能算偷。”连队主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略带严肃的告诫“少喝点”。其实,连队主官心中有数,那些“好酒者”,连队名正言顺拿的那点,根本解不了酒馋,不过不可“乘胜追击”,再行厚脸皮之举就会不客气了。

随着就餐的有序推进,热闹的气氛逐渐平静下来,全连人就在会餐即将落幕时,“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不知谁起头的《战友之歌》响起,顿生共鸣,掀起会餐的第二次高潮。

人生所有可以诉说的故事,唯有老战友只如初见。逃过的逃不过的缘分在军旅记忆中蛰伏,那或者是救赎,更像是超度,唯一不可以亵渎。

退伍回到地方三十多年了,现在的物质条件也是今非昔比,可面对美味佳肴,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在雪域高原会餐时“俘虏酒”的快乐,更找不到仅仅喝一两白酒就“醉”的感觉,当然,酒已经不是当年的酒了。

思忖良久,可能是少了一份当年的单纯,多了一些世俗吧!

(注: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一花一世界》、《人生足迹》、《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创作。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的漫漫尘埃。

作者:贾洪国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平山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投资理财、综艺娱乐、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平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