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精英家庭的“补习热”,是培养真精英,还是在“卷”孩子?

2023-01-23 11:22:00

看点很多人印象中,英国教育相比中国轻松很多,但实际上,请私人家教几乎是英国精英家庭公开的秘密。在社会精英化的趋势下,即便是英国的精英父母也把上顶尖大学当做孩子教育规划中重要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精英家庭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内卷,其中暴露出的教育问题也值得深思。

文丨Luna编丨May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双减”以来,父母的焦虑增长了约12.8%。有些父母已经开始考虑家庭式服务,“一对一家教”的相关搜索量在“双减”之后增加了15.3%

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这种做法不是中国父母独有的。比如大洋彼岸的英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并不是一个“内卷”的地方,像《英国华人虎妈》这样的纪录片更是体现了中英家长的教育观念差异。

凯特与丈夫(图源:《英国的华人虎妈》)

但翻阅《卫报》等媒体,就会发现,补习在英国不是少见的现象。尤其在精英家庭圈,给孩子请家教更是公开的秘密,这些家庭的孩子接受私人辅导的机会也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得多。

外媒报道:需要“超级导师”(全能型的私人家教)

这些精英家庭请家教的目的有很多,有的是要提高孩子的成绩,有的是拓展孩子的知识,甚至有的是专门请人来陪孩子逛博物馆。可以说,私人家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英国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但这幅精英化培养的美好图景,也掩盖了私人家教潮流中的种种教育问题。

发展至今,这些精英家庭私人家教辅导的内容也越来越内卷化,似乎已经开始偏离大众认知中的精英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显示了精英化社会趋势下,教育的某种发展图景。

从摇篮到职业:社会精英化,

让私人家教成为精英家庭的“刚需”

英国教育慈善组织萨顿信托曾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有27%的11-16岁青少年接受过私人补习,与2005年的首次调查相比,增长了9%。伦敦而这一比例也从2014年的37%上升到了41%。

除了整体比例的增长,调查还发现在接受私人补习的孩子总,高富裕家庭的孩子(占34%)比低富裕家庭的孩子(占20%)更有机会上私人家教补习。

总的来说,英国父母每年要在私人家教上花费20亿英镑,这还不包括体育、音乐这样的课外活动。可见英国的精英父母非常舍得为孩子的私人家教花钱。

英国私人家教费用

而家长们给孩子安排私人家教,目的性也很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提高分数和通过考试。

根据萨顿信托2019年的调查,有37%的孩子说自己请私人家教是为了提高GCSE某一科目的考试成绩,有24%的孩子是为了通过某所学校的入学测验,也有35%的孩子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学业水平。

仅有9%的孩子说是因为自己对某门科目很感兴趣,才跟着私人家教学习。因为学校没有开设自己想学的课程,才请私人家教的比例更是只有少得惊人的4%。

尽管对成功的解释未必每个家长都一样,但是如果一所好的小学、中学能够让孩子进入一所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个合适的配偶,能够获得房子等其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培训都不会太早。

顶级家教MarkMaclaine的雇主中,有一位客户的孩子有十二位家教,而这个孩子仅仅只有八岁。(图源:纪录片《骄奢父母》)

更何况,大学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上。

一方面,虽然大学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顶尖的大学仍旧只有那么几所。持续增长的申请人数,和碰上几乎没有变化的录取人数,结果就是录取率一跌再跌。

另一方面,学历通胀进一步降低了那些中等学校学历的含金量,上名校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在那些富裕的父母看来,不管教育理念如何,他们已经把上学看成了一场“军备赛”,把私人家教当成了孩子学习的秘密武器。

在《经济学人》曾刊登的《头等舱航班、司机和贿赂》一文中,几位私人家教受雇的家庭,父母都对孩子的学业极度重视。

图源:JEAN-FRANÇOISMARTIN

比如在伦敦顶级私立学校上学的阿莱格拉,光每年学校的花费就高达20,000英镑。学校的反馈也说,她非常聪明,很有天赋。在招聘启事中,她的父母说“我们家氛围轻松友好”。

但在私人飞机上,阿莱格拉妈妈却对私人家教说:“阿莱格拉的英语成绩已经超过了99%的同学,数学超过了96%,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

妈妈抱怨上一位老师的无能——“雅各布女士半学期都没有布置任何家庭作业,非常不称职,没有让阿莱格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了明年的入学考试,她必须发挥全部潜力。”

10岁的阿莱格拉在补习这方面,已经算大龄儿童了。在英国,请私人家教帮5岁的孩子准备“预备学校”的入学考试,已经不算新鲜。甚至还有父母请家教帮只有3岁的孩子练习私立幼儿园的面试。

而这些家教几乎不是给孩子补差的,指导的孩子不仅家庭富裕,本身学习也已经名列前茅。享受私人家教可以说是这些“优势”家庭的孩子的一项特别“权力”。

图源:JEAN-FRANÇOISMARTIN

伦敦顶级家教机构博纳斯·麦克法兰(BonasMacFarlane)有一句口号,精准地描绘了这些精英家庭对私人家教的需求是多么迫切且持久——“从摇篮到职业”(Fromcradletocareer)。

从老师到保姆:私人家教身兼数职,

是孩子未来人生的画像

对一些富裕家庭来说,私人家教既是帮助孩子学习的老师,也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有些超级富豪对“鸡娃”没有多大兴趣,但同样会给孩子请私人家教。

作家兼导演MattKnott曾有一段私人家教经历,在给一位超级富豪的孩子做家教时,他总觉得那个家庭并不需要他。孩子的妈妈后来很直接地告诉他,请他只是因为“班上的其他孩子都有导师”。

虽然如此,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私人家教的。英国精英家庭对私人家教老师还有一项共同的偏爱,那就是顶尖大学的毕业生。

在英国,要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对教学资质有很高的要求。除了本科学位,还有各种各样以年为计算单位的教学培训,即便是已经在岗的老师,也有各种教学培训项目等着。但是成为一名私人家教,教学水平有时还不如毕业证上的学校名字来得重要。

有位家教的入职经历就显示了毕业院校在私人家教领域超乎寻常的价值。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关心他认不认识同校的某位学姐。虽然他不认识,但“通过朋友了解到这家教培中介”的回答还是让面试官很满意,因为这能让人了解他的朋友圈子是怎样的。

这是因为,精英家庭的家长在这些名校毕业生身上看到了另一种价值——这些私人家教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孩子们行走的榜样——家长希望这些名校出身的私人家教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学校面试官希望晚宴时能坐在自己身边的那种年轻人”。

这时,再回头看私人家教中那些令人咋舌的课程,似乎也有了缘由:

7岁的孩子会参加关于印象派的课程,而且似乎每个孩子都已经知道了“点彩画法”这种专业词汇;

8岁孩子参加的线上工作坊,主题已经涉猎到了犯罪小说和地缘政治;

有家长每天支付200英镑,就为了请人送9岁的孩子去大英博物馆;

12岁孩子的系列课程已经包括公共演讲、新闻/辩论、伦理与哲学……

《经济学人》里还有一个关于牛津毕业生亚瑟的故事:

在亚瑟19岁,高中毕业时,一位中国妈妈请他到中国暂住,辅导自己的儿子。男孩的妈妈确认亚瑟毕业于一所“非常优秀的英国学校”,并且和亚瑟强调,自己的儿子目前正在国际学校就读,未来也计划去亚瑟的母校。但是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概率,还是请亚瑟来做私人家教,加以辅导。

于是,亚瑟每日穿梭于男孩妈妈提供的住处与孩子学校的图书馆,指导男孩了解英国文化的一切,从人文历史到餐桌礼仪。

尽管亚瑟只是个19岁的高中毕业生,教学能力远不如男孩国际学校的老师,但他的妈妈坚信,亚瑟这个英国人兼儿子未来学长,能够帮儿子克服录取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英国生活的社会规范。

餐桌礼仪(图源:《唐顿庄园》)

亚瑟在这段经历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学业导师,更是孩子学习异国文化的鲜活例子。很多私人家教也有同样的感受,在任教的家庭中,父母是客户,私人家教是孩子的导师、朋友、榜样。

甚至很多机构在取名上也抓住了精英家庭的这种心态,伦敦顶尖辅导机构之一的OppidanEducation就是这样。Oppidan是一个典型的“伊顿词汇”,来自伊顿公学的荣誉奖项Oppidanscholarship,能看懂这层隐晦联系的家长,想必对孩子的未来已经有了蓝图。

如果说提高孩子的成绩,是父母对于私人家教最基础的要求,那么家教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则是这个职业的隐性价值。

父母不仅是在给孩子挑老师,更是在给孩子挑一个未来画像。

精英教育下的私人家教,

暗藏着教育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精英家庭选择的这类私人家教在提升孩子成绩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庞大的私人家教群体也渐渐显露出许多其他潜藏的问题。

对这些要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孩子来说,有些补习的课程称得上是相当繁重,许多已经远超他们年龄应该掌握的难度。一些针对文法学校考试的课程在假期集中开设,甚至要求孩子全天上课。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巨大的压力,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成为过不去的一道坎。

英国网络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公司YouGov在2019年曾有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此前两年参加过GCSE考试的英国青少年中,有1/7表示自己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服用了帮助学习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实际上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有成瘾的风险。

除此以外,私人家教有时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新学的知识,习惯了私人家教的孩子甚至会没有兴趣用心去“学习”,因为家教总会把这些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喂”给自己,他们没有必要自己去学习新知识。

曾有老师向《卫报》投稿说,不知不觉间,私人家教已经在孩子和家长在心中烙下这样一个观念:只有接受一对一辅导,孩子才能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这在无形中削弱了孩子在学习上的独立性。

作业会有家教检查,不会的作业会有家教辅导和帮助,甚至有些父母还会安排好孩子该参加什么体育运动,学习什么乐器。总会有人在背后帮孩子们搞定剩下的一切,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计划表上的事就足够了。

家长作为私人家教真正的付费客户,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对教育的误解,以及在家庭教育能力上的不足。

《卫报》曾引用教培机构Tutorfair的联合创始人MarkMaclaine的话:一些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父母已经习惯于通过推动员工来获得工作上的进展,但孩子们不一样。“父母们意识到,那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技能并不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找到他们时,都会沮丧地说,自己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了。

MarkMaclaine(图源: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精英家长们只能寄希望于私人家教,希望家教能够成为父母与孩子的中间人与缓冲带,既能达成父母的心愿,也能鼓励孩子。

但私人家教的存在,也让父母疏于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私人家教原本是应是家长的帮手,但在有些家庭,私人家教甚至都快成了孩子的代理父母。

还有在社会层面,很多教育专家担心,私人家教盛行会对破坏整个教育系统的公平性。最明显的自然是富裕家庭通过家教让孩子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也更容易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至于有人说,学校没有挑选出最有潜力的学生,反而是挑选出了有能力请最好的家教的家庭。

而另一个现象则是私人家教带动了地价上涨,使得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

一方面,私人家教很贵,英国家教的时薪在30-60英镑,那些顶级家教的收费甚至可以达到时薪250英镑,这对于精英家庭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其他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或者已经超过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

早在2012年英国家长一年花在私人家教上的费用就高达60亿英镑(图源:TheTelegraph)

另一方面,作为要上门的私人家教,住在客户家附近也是一种优势,方便客户了解和选择。那么谁买得起富裕家庭附近的房子?可能是那些收入丰厚,足以在此买房的家教本人,也可能是家教财力雄厚的父母。

对那些出生在此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不仅在童年时期就能获得这些高质量的家教辅导,长大以后,他们的家庭住址依旧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无形的收入,形成了特权的继承。

对于这种情况,英国也做出了一部分努力。

有的是教培机构或老师自发地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一些免费或者低价的培训服务。

比如知名的私人家教ValerieWestfield,当她发现一个非富豪家庭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放弃其他消费和开支时,会降低自己的辅导费用。也有老师加入Tutorfair这种会提供免费辅导的机构,去帮助更多来自劣势家庭的孩子。

萨顿信托的研究与政策副主任CarlCullinane更是曾撰文写道,比起不要让学校给家长推荐家教,或是给孩子们购买低价的辅导,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方案是提升学校自身的教育质量。政府需要确保学校具备足够的资源,能够不分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一对一或面对面辅导。

和其他很多教育问题一样,英国的私人家教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父母对精英教育的需求、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老师对高收入的渴望,甚至有时学校也能从中受益。

但是,当那些家教的课程和作业变得越来越难,家教辅导渐渐也在把学习变成“内卷”。

富裕家庭的孩子,卷不动了或许还能靠父母继续上个好学校,但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卷不动或者根本没能力去卷时,就只能“退场”。

英国精英家庭的私人家教确实精英,但时至今日,有些现象难免有些偏离教育初心。就像《经济学人》文章中作者写的那样:家长着急让孩子快快长大,却忘了,每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封面图源:腾讯网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YVR眼镜 https://www.pfdm.cn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平山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投资理财、综艺娱乐、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平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