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专栏丨前三季度金融数据好于预期 应持续加力稳经济

2023-01-24 17:06:01

白癜风

  董希淼(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10月1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和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看,9月份和前三季度社会融资和金融数据都较为亮眼,显著好于预期。这表明,前期稳经济政策措施发挥积极作用,宏观经济呈现回暖态势。下一步,宏观经济仍然面临一定挑战,稳经济的力度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应继续采取多方面措施,抓住四季度的关键时机,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从央行公布的报告看,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12.1%,增速虽然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仍然高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7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基础货币投放增长;二是宏观经济有所恢复,信贷投放速度加快,货币创造能力得以增强。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超过预期是本月社融和金融数据亮点之一。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好于市场预期。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就9月份单月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高达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回升势头。具体而言,9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多增,主要来自人民币贷款特别是企业贷款及表外融资增速较快。

  表现更为亮眼的是人民币贷款增长。从总量看,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均好于市场预期。从结构看,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增加3.4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32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4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65万亿元。无论是住户贷款还是企(事)业单位贷款,中长期贷款增量均占较大比例,信贷结构改善明显。这表明,随着前期稳经济措施加快落地,政策叠加效用已经显现,市场主体信心增强,对未来预期开始恢复。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加码落地,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推出,也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等领域支持,推动中长期贷款稳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融和金融数据表现强劲的同时,前三季度住户贷款增加3.41万亿元,同比少增2.94万亿元。其中,住户短期贷款增加1.0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2万亿元,同比分别少增0.54万亿元、2.40万亿元。而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同比多增6.16万亿元。这反映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居民储蓄意愿明显增强,日常消费和住房消费需求都有所下降。特别是住户中长期贷款明显下滑,表明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居民购房意愿较低。但是,随着近期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销售小幅改善,9月住户贷款新增6503亿元,环比多增192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456亿元,为三季度以来最高水平。这表明,在住房信贷政策调整和房产交易税费减免政策推出之后,居民住房消费信心有所恢复。

  总之,前三季度和9月份金融数据亮点较多,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正在恢复。如果保持目前的恢复势头,四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将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目前需重点发力提升居民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意愿。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进行优化,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更好地稳定和扩大居民住房消费需求。这既是推动住户部门贷款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的有力支撑。目前住房信贷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下一步,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二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对限购政策,可以探索实施“因区施策”,可考虑适当放开一二线城市郊区的限购政策。

  10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10月世界经济预测,将2022年全球增长率的预测值维持在3.2%的水平不变,但将明年的预测值下调至2.7%,较7月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IMF认为,2023年全球将出现大范围的增长放缓,占全球经济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将在今年或明年发生经济萎缩。因此,对未来的困难要估计得更全面一些,对应对挑战的措施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从货币政策看,我国应更加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平衡,从多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实体企业和居民部门,巩固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的效果。当然,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共同面对疫情冲击、经济周期及外部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平山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体育健康、投资理财、综艺娱乐、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平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